健康養生禪思

《內經》:百病生於氣,氣滯則痛,氣鬱則脹, 氣逆則嘔,氣有餘便是火,不足則虛。

《中醫學》:凡痛多是氣血鬱阻不通暢所致。並對發病原因做綜合分析,認為致病原因可以分為三大類,其中之一是其中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所致的內因病或稱內傷病。

《素問‧玉機真藏論》: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睥、憂傷肺、恐傷腎。

《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 則氣下,寒者氣收,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素問‧調經論》:血有餘則怒,血不足則恐;血并於上,氣并於下,心煩惋善怒。

《氣功學》:百病在於脈不通,氣脈塞住了,人體才會生病。

當人體五臟六腑氣血不順時,身體就會產生各種病痛。故中醫認為,只要把五臟六腑氣血調理順暢,把人體四大經脈打通,人體自然就會健康無病痛。

傳統的中西醫冶理病痛疏通調理經絡氣血都是利用打針、吃藥、理療或各種食品、補品。但這些藥物食品吃多了對人體的肝和腎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不良副作用。但如透過「內氣功」的鍛鍊,自行把自己身體內的四大經脈打通,不僅安全無副作用,省錢又省麻煩,且疏通臟腑氣血之速度,立即快速又有效。

《靈樞‧口問篇》: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心理病變會影響生理,生理病變也會影響心理;情緒會影響五臟六腑健康,五臟六腑健康也能影響情緒。像這種因心身作用相互影響的觀點,與現代醫學中的心身疾病,心理生理性障礙的觀點是極為相似的。而這些因不良情緒,不穩定身心狀態和障礙所引起之軀體疾病,總共有數十種之多。

但這些因臟腑氣虛弱或偏亢所引起之各種病症,根據科學家測量得知,成人因為生活工作充滿緊張壓力,會使前額的腦波幾乎完全呈現快速的B波〈貝他波〉。但若能透過真正「內氣功」而不是硬氣功或武術氣功的放鬆入靜、呼吸調節等自我身心有意識的,如坐禪鍛鍊,可以讓腦內的α波〈阿法波〉之尖峰功率大幅降低,進而處於放鬆、平靜、專注之「入定狀態」,發揮心神對臟腑器官的協調主導作用,讓臟腑和大腦之間的功能正常,消除不良情緒與不穩定身心狀態和改善軀體各系統部位之病痛。

健康是甚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於健康的定義是: 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美狀態,有良好適應能力。 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身心健康,它包括軀體健康、心裡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健康。唯有這四個方面都健康,才稱得上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

養生是甚麼?
養生又稱攝生、養性,養生學說從東周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但養生學的定義,至今還沒確切的說法。養生學是中醫的組成部份,是中醫學關于人類如何增強体質,延緩衰老,以獲得健康長壽的學科。

養生大概可分為心身修養,功法鍛練,葯餌補養,卻病養病幾個方面,又可再分為:精神養生、飲食養生、房室養生、起居養生、睡眠養生、環境居室養生、四時養生、勞逸養生、氣功養生、按摩養生、運動養生、娛樂養生、優生養生、葯食養生等各大部份。

健康長壽,袪病呼吸法
印度瑜珈術告誡我們,不合法之呼吸,必為身體不健康之起因。故養成閉目養神閉口守氣習慣,常注意呼吸,身體一定會常保健康。心臟權威醫師張昭雄先生,有句名言:「深呼吸,放輕鬆」,雖然只有短短六個字,但懂養生之道的人都曉得這卻是健康長壽不二法門。

禪思
禪,是「靜慮」、「瞑想」、「思惟修」的意思,「禪」是修練的方法,依靜慮、暝想、思惟的方式來修練。

禪思,可用坐,用立,用臥,或各種只要您覺得最舒服任何一種姿勢都可以,地點呢?可隨便找個安靜清靜地方,不要受干擾,衣服則要穿寬鬆讓心也能放輕鬆,並把一切繁雜事物全放下。

開始行修前,先向正北方屋外空矌處先張口吐氣多次,觀想把體內、心頭一切烏黑色濁氣吐掉,然後,閉口,再向東方用鼻孔作幽長綿深吸7口氣,同時觀想吸進青色之新鮮空氣,等確實覺得身體.精神.心都己經放鬆舒服了,就可以開始做冥思了。

首先從當天所發生大小事情開始訓練起,等功夫純熟,再進一步訓練更高一層「禪思」,現就把你今天從起床睜開眼睛開始發生在你身上大大小小事情,包括政治.社會新聞,到洗臉.刷牙上廁所.吃飯等細微事情做一番省思.觀照.觀察.並保持你敏銳觀察力,你會發現很多你從來都不知道的秘密,一生當中一切的是非,恩怨.煩惱.無法解決的各種疑難雜症,都可找到答案,並獲解決。

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一種圓的進化論「輪迥」,任何發生在你身上一切大小事情都一再重覆,一再發生,歷史也一樣;各位可靜下心來,回想印証看看,是否如本人所言。所以,只要你能觀照,觀察到任何一件發生在你身上大小事情,並獲解決,以後這件事情就不會再發生,如再發生,因你巳懂解決之道,有了經驗.這件事就不會再來困擾你。